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秦斌积极履职的事迹,包括他深入调研积累提案素材、在2024年两会提案取得的成果以及2025年两会提案聚焦的淤泥资源化相关情况等。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记者采访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来自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秦斌,探寻他是怎样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在众多领域为国家的发展以及民生的改善贡献自己的智慧,积极建言献策的。
深入调研,用心积累提案素材
2024年全国两会一结束,秦斌就迅速投身到两会精神的宣传工作当中,努力让两会精神渗透到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仅如此,为了能够在2025年的全国两会上提出更有价值、更具意义的提案,他开启了一场深入而细致的调研之旅。他的足迹遍布太湖、于桥水库、官厅水库等地。每到一个地方,他都会深入基层一线,与当地的工作人员以及居民亲切地进行交流互动,目的就是获取最为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秦斌严肃且认真地说:“只有亲自到达现场,与一线的工作人员进行深入的交流,才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江河湖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太湖,他细致入微地查看“太湖之星”的运作细节;在于桥水库,他深入探寻淤泥固化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难点;在官厅水库,他对清淤试点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仔细的考察,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这些实地调研工作,为他后续撰写提案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也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江河湖库治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两会提案,收获显著成果
回顾2024年的全国两会,秦斌提出的两个提案都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进展。其中,《关于对海关总署相关政策规定优化的提案》,针对现有政策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优化的建议,到目前为止,提案中所反映的问题已经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而《关于加快制定的提案》更是成绩斐然,京津冀三地的人大已经将其列入2025年度的立法计划,正式开始启动立法相关的工作。
谈到这个成果的时候,秦斌的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他说:“看到永定河的保护在法律层面有了实质性的推进,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突破,我打心底里感到高兴。”这一举措为永定河的保护和治理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强有力地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生态廊道的建设。
聚焦淤泥资源化,踏上新的征程
在2025年的全国两会上,秦斌十分关注“加快江河湖库清淤淤泥资源化政策研究”这一议题。在这背后,是他对我国江河湖库治理现状深入且透彻的洞察。当前,在我国,江河湖库的生态清淤是构建“美丽中国”进程中的一个关键领域,每年产生的清淤淤泥数量巨大,并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然而,传统的淤泥处置方式存在着诸多弊端,不但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处理周期漫长,还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威胁。
就拿2024年启动的新一轮太湖生态清淤梅梁湖区工程来说,计划在5年内清淤834万立方米,如果采用传统的堆放固化方式,就需要占用上千亩的场地,而在太湖沿岸根本就没有办法实现这一点。就算是在岸上进行脱水处理,后续的运输环节也会给城市的交通以及生活环境带来极大的压力。
不过,在清淤技术的研发方面,也有一些让人欣喜的成果。中交天航局研发并且投入使用的“太湖之星”生态清淤智能化一体平台船,这可是世界首创的成果,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就像是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移动工厂,集多种功能于一身,有效地解决了淤泥固化过程中的占地问题。如今,“太湖之星”2.0也已经完成研发并且正在加紧建造,新增了尾水处理一体平台船,实现了“淤泥不上岸、尾水不下船”的良好效果。
在淤泥资源化利用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实践案例。太湖的淤泥一部分被用于重塑生态湿地,一部分用来回填矿坑、助力荒山复绿,还有部分经过烧结固化后成为路基;于桥水库清淤后的淤泥被用于废弃矿山修复,实现了变废为宝的良好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由于各地执行的标准不一样,清淤淤泥资源化利用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障碍。
秦斌对此表现得十分忧虑,他说:“这些淤泥实际上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合理地利用这些淤泥既能解决环境方面的问题,又能够创造经济效益。我们必须尽快解决执行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从而使清淤淤泥资源化利用能够顺利地推进。”他的这份提案,聚焦于解决实际问题,致力于推动江河湖库清淤淤泥的资源化利用,这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津云新闻记者 刘畅 摄影 吴涛)
政协委员秦斌积极履职的事迹。他通过深入调研为提案积累素材,在2024年两会提案已取得成果,且在2025年两会将聚焦淤泥资源化相关提案,这反映出他在国家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积极贡献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2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