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各地学校在新学期的一些积极举措,包括宿迁市实验小学开学季花样跳绳活动以及该校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情况,还提到全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提出要关注学生成长质量、破解“四小问题”,全省义务教育学校“2·15专项行动”的落地实施,如常州的“333路径”等,同时也讲述了宿迁各学校的体育运动特色,其他学校在盘活校园空间、吸引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做法,最后强调破解“四小问题”需要多方合力并要结合个体差异等内容。
春寒料峭之际,宿迁市实验小学迎来了开学季,整个校园内充满了勃勃生机。在学校的操场上,各种各样的花样跳绳闪亮登场,像车轮跳、编花跳、连锁跳等多种类型,孩子们沉浸其中,玩得不亦乐乎。这所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体育活动,规定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得低于2小时。
不久之前,全省基础教育教研工作会议盛大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坚定地把学生成长质量作为评判教研工作质量的根本标准,必须坚决扭转那种只看重学生学业考分的不良倾向。其中,重中之重是要着力破解“四小问题”,也就是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小焦虑等这些在学生群体中常见的问题。
新学期刚刚开始,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的“2·15专项行动”就在各地各校纷纷落地实施。按照这个行动要求,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能低于2小时,课间活动时间也调整到了15分钟。
在常州,全市的体育老师将本学期的第一场教研活动聚焦在了“2·15专项行动”的开展上。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韩志祥介绍说,常州提出了“333路径”,设立了专项行动的督查机制、大课间工作量认定和学校综合考核评价等内容。并且,市教科院也会搭建起专家引领、名师工作室等多个维度的平台,以此来提升体育教师的课程理解力与执行力。
在每天这2个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里,学生们都会参与哪些运动呢?其实种类非常丰富,跳绳、羽毛球、篮球、足球等都是常见的项目。在宿迁,每所学校都有着独特的体育运动特色,形成了“一校一品”或者“一校多品”的特色发展模式。学校会引导每一名学生掌握1 - 2项运动技能,让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让体育活动的形式更加多元化,学校还会结合地方文化、校本特色来编排课间操。有的学校特别有创意,还融入了泗州戏、“霸王举鼎”等宿迁传统文化元素创编武术操。宿迁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刘扬拿着一份调研报告,欣慰地说道:“近3年,全校学生体质监测合格率、优秀率一直在持续增长,近视率也连续两年下降了。”
如何盘活有限的校园空间,从而让孩子们拥有更多自由活动的场所,这对学校的管理智慧是个不小的考验。走进宿迁市宿豫区燕山路小学,就会发现校园里标记出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区,像跳房子、扔沙包、滚铁环等,充满了趣味。
即便有充足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可是仍然存在一些学生不愿意走出教室的情况,那该怎么办呢?在昆山市信义小学就想出了一个妙招,他们在课间活动中创新地引入机器狗来带领学生在大课间跑步。这个做法不仅引起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还激发了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好奇心。
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要是孩子返校后出现焦虑情绪该如何是好呢?就在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在连云港拉开了帷幕。不同领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课程覆盖了班主任、学生和家长等不同群体。
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也在持续不断地推出心理健康系列课程。例如在2月19日的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直播课上,南京市力人学校的心理教师胡慧敏就引导家长科学地帮助孩子制定新学期规划,她说道:“假设孩子本学期的数学学习目标是从80分提升到95分,那就要合理预判可能遇到的阻碍,有针对性地列出应对计划,这可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
省教科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想破解在青少年群体中常见的“四小问题”,就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和政策等多个层面形成强大的合力,把科学干预和长期健康管理相结合。要以预防为主,通过早期干预来降低问题的发生率。学校在实施相关方案的时候,要避免“一刀切”的做法,要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同时,要进行长期跟踪,建立从幼儿园到中学的连续性健康档案,动态调整策略,这样才能让孩子以更加健康、阳光的状态去迎接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本文总结了江苏各地学校在新学期为保障学生身心健康的多项举措,如体育活动方面的“2·15专项行动”、特色体育模式等,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与活动,同时强调解决学生常见问题需要各方合力且关注个体差异等内容。这些举措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2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