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阐述内蒙古自治区2024年科技成果相关情况,包括成果总数、不同主体的成果占比、成果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同年龄段人员在成果中的贡献以及成果的技术水平等多方面内容。
1月24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了解到,该自治区科技厅发布了《2024年度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登记成果统计分析报告》。在2024年,全区总共登记的科技成果数量达到了2012项。这其中,应用技术类成果的数量多达1557项,并且这些成果产出的经济效益达到了2307亿元,相较于上一年,这个数字增加了156.72%,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增长幅度。
再看这些成果的完成主体情况,在2012项登记科技成果里,企业完成的科技成果数量为1006项,这个数量占成果总数的比例达到了50%。而且,企业科技成果产出的知识产权数量达到3239项,占比为67.68%,已授权专利占比也有69.49%;企业完成的成熟应用阶段性成果为794项,占比达到50.10%。从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看出,企业在各个方面的占比都明显高于其他分类。这也表明内蒙古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企业投入科研开发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研发能力也得到了增强,这无疑为内蒙古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大专院校在科技成果方面也有着自己的贡献。大专院校完成的科技成果有433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为217项,它们分别占成果总数的21.52%和基础理论总数的52.04%。这充分体现出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的独特作用,高等院校在基础研究方面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根据统计数据,在2024年内蒙古登记成果中,55岁以下的完成人员有15233人次,这个数字占登记人员总数的88.63%。进一步细分来看,36至45岁的科研人员有7417人次,占成果登记人员的43.15%。由此可见,中青年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正在逐步成为全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应用技术成果方面,达到国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有232项,占总数的14.90%;达到国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的成果有806项,占总数的51.77%。
报告的统计分析还显示,近3年来,内蒙古的应用类技术成果登记数量逐年递增,呈现出一种稳中有进、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近年来,内蒙古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强化科技激励政策供给,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评价改革。同时,充分发挥“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的作用,加速聚集科技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积极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持续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有效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
本文总结了内蒙古自治区2024年的科技成果情况。包括成果总量、企业和大专院校等主体的成果表现、不同年龄段人员的贡献、成果技术水平以及近3年应用技术成果的发展态势等内容,展示了内蒙古在科技领域的发展成果以及在构建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方面所做的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