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即将举行的联邦议院选举的情况。包括各政党候选人最后的竞选冲刺活动,当前的民调情况显示各党派支持率接近且在诸多重大议题上分歧严重,还提到此次选举的辩论情况十分混乱。此外阐述了欧洲对德国大选的高度关注,因为德国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其选举结果不仅会影响德国自身的政治走向,还可能决定欧洲的命运,并且选后组建新政府可能面临艰难谈判,会造成德国较长时间的政治瘫痪等内容。
驻德国的特约记者传来消息,当地时间23日,德国即将迎来新一届联邦议院选举。在这最后的关键时刻,德国各主要政党的候选人纷纷开启选前冲刺模式,争分夺秒地想要多争取一些选票。整个欧洲都把目光投向了德国的这次选举。为什么呢?分析人士指出,当下的欧洲正处于关键的发展节点上,而德国被视为欧盟的重要动力源之一,它的选举情况必然会牵动整个欧洲的神经。
美国“政府效率部”的负责人马斯克,最近多次公开表示支持德国极右翼选择党,他甚至宣称德国的选举关乎欧洲的命运。德国最新的民调显示出一个很微妙的情况,各党派的支持率差距并不大,而且在像乌克兰危机、边境与非法移民、削减能源成本、放松“债务刹车”等重大议题上,各党派之间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分歧。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达成一致意见确实存在很大的疑问。
还有一个情况值得关注,目前没有任何一个党派的支持率能够过半。这就意味着,选举之后组建新政府可能会经历一段非常艰难的谈判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会拖延数周甚至数月之久。如此一来,德国将会出现较长时间的政治瘫痪状态,这无疑会给德国政治未来的走向增添更多的不确定性。
20日的时候,德国法兰克福市中心的路边挂满了各个党派的竞选海报。这一景象就像是大战来临前各方势力的旗帜飘扬,彰显着选举的紧张氛围。
“德国大选进入决赛时间啦!”德新社21日报道称,随着联邦议院选举日越来越近,德国各政党候选人都在为选举做最后的冲刺。社民党候选人、现任德国总理朔尔茨以及其他社民党高层21日再次聚集在多特蒙德进行拉票活动,预计将有2000名支持者参加这次集会。到了周六,朔尔茨还会在波茨坦和勃兰登堡的几场活动中与选民见面。
同样是21日,在北莱茵 - 威斯特法伦州的鲁尔区,目前支持率最高的联盟党(基民盟/基社盟)总理候选人默茨也将于当晚在奥伯豪森体育场举行竞选活动。其他党派的候选人这两天也都在各个竞选集会之间穿梭忙碌。与往届大选相比,今年的选举火药味更浓。
20日晚,默茨在柏林前煤气厂的工业遗址举行竞选活动。当时,《环球时报》的特约记者就在现场,看到一群示威者聚集在场馆外,他们是在抗议默茨强硬的移民政策和削减社会福利的政策。而在场馆里面,众多的支持者高呼着联盟党的口号。默茨在演讲中表示:“德国最终必须重新承担起欧洲的领导角色。如果我当选,我将投入大量的时间来维护欧盟的团结。”他还特别强调:“我绝对不会与选择党合作。”
德国《商报》称,20日的时候,德国主要政党领导人进行了联邦议院选举前的终极辩论。这场辩论旨在向选民阐述他们各自的政治理念和目标,从而争取关键选票。目前在联邦议院中拥有党团或议席的政党代表都参与了这场辩论。辩论由德国电视一台和电视二台进行直播,辩论的议题涵盖了经济、外交、安全、卫生政策、气候保护以及教育体系等多个方面。不过,由于各党派和候选人的政策、观点分歧太过严重,整个辩论过程陷入了一片混乱。有德国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表示担忧,这样的场面是不是预示着选举结果也会同样混乱呢?
德国《焦点》周刊21日发布消息,根据民调机构YouGov当天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目前联盟党的支持率为29%,在各党派中排名第一,不过这个数字低于他们自己提出的“30%以上”的目标。极右翼选择党和目前执政的社民党分别以21%和15%的支持率排在第二和第三位。根据这个民调结果,目前还有20%的选民尚未做出最终的投票决定。
“欧洲正在焦急地准备迎接‘新德国’。”欧洲动态网站21日这样说道。欧洲一直在紧张地关注着这个欧洲大陆最大经济体的选举。在全球局势动荡的时期,德国的这次选举对欧洲来说尤为重要。一位欧洲外交官表示:“欧洲需要德国有一个可以合作的人。”德国的几大主要政党对德国未来在欧盟中的角色有着不同的愿景。
报道称,几十年来,德国在默克尔执政时期是“自由欧洲的领导者”,但到了朔尔茨领导下却像是一个失败的国家。如今,随着特朗普在美国大选中的表现,尤其是在乌克兰问题上抛弃欧洲以及在关税问题上的种种举动,再加上欧洲内部围绕移民和国家边境管制展开的激烈辩论,这些欧洲话题在此次德国选举中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也为德国未来在欧洲的角色提供了完全不同的设想:德国到底是要重新担当起欧洲的领导者,结束德国“在欧洲的沉默”,还是像极右翼选择党所说的那样,要远离甚至退出欧盟和欧元区呢?
英国《卫报》称:“大家都在屏住呼吸关注德国大选,因为其结果可能会决定欧洲和英国的命运。”特朗普去年11月赢得美国大选的时候,震惊了全世界。德国大选对欧洲来说同样有着重大的意义,它涉及到欧洲极右翼势力的崛起、全球贸易以及乌克兰危机的未来走向等问题。德国位于欧洲的中心,是欧洲贸易网络的中心,也是欧洲政治的中心。这一方面是因为德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德国几十年来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然而,这次选举可能会挑战德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与法国和意大利等国任期通常不到两年的政府相比,德国政府一直以来都比较稳定。不过,德国极右翼和极左翼政党目前的支持率正创下20多年来的最高纪录,这让布鲁塞尔以及欧盟其他国家都感到担忧。报道还指出,德国是欧盟预算的最大净贡献国,也是欧元体系的关键支柱。德国选择党希望德国彻底退出欧元区,并且减少对欧盟的支付。如果德国在欧盟的领导地位被削弱,这对欧盟来说可就是最糟糕的时刻了。此外,不管愿不愿意,德国新总理上台之后,必须在欧洲对美国关税的回应上发挥主导作用。
英国《独立报》称:“德国大选是欧洲如何回应特朗普影响的试金石。”欧洲本以为他们已经为特朗普第二次当选总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实际上他们对即将到来的冲击一无所知。特朗普入主白宫之后行使权力的方式让人眼花缭乱,这让很多欧洲国家政府感到不安。目前,整个欧洲都陷入了困境。德国是继美国之后对乌克兰的第二大援助国,为了应对俄乌冲突,德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损害了自己的经济。现在,德国的选举将决定它是否会改变路线,是与俄罗斯全面和解,还是支持欧洲帮助乌克兰进行这场似乎注定要失败的战争,从而扩大与华盛顿的分歧?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明显的是,德国的任何政党、领导人或者选民都还没有准备好做出这个决定命运的选择。这个选择不仅会决定德国的未来,也有助于规划欧洲的未来。不过,只有当新政府成立的时候,我们才会知道柏林将如何应对新的跨大西洋现实,而这可能要经过很多痛苦的过程,花费数周的时间,欧洲其他国家只能等待。
根据德国法律规定,在选举中获得50%以上议会席位的政党才能够单独组阁并且执政,否则就需要和其他政党联合执政。根据目前的民调结果,德国各政党的支持率最高也就大概三成左右,而且绝大多数政党都承诺绝对不会与排名第二的选择党合作。所以,德国大选真正的悬念在于领先的党派到底会和哪些政党联合起来组建联合政府。
法国《世界报》21日称,在德国,单一政党在联邦议院获得过半席位的情况非常罕见。唯一的一次是在1957 - 1961年间。德国政治生活的一个特点就是各政党在经历选举期间的对峙之后不得不联合起来执政。由于各党派的政纲往往很难协调一致,所以可能需要花费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够达成一项共同执政的联盟协议。默克尔当年领导的基民盟与社民党组成执政大联盟的时候,就经历了数月的谈判才达成了长达170页的联盟协议。根据目前的民调情况,德国选举之后可能会出现几种联合执政的方案。
《卫报》称,对于德国以及欧盟伙伴来说,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德国选举之后能够达成什么样的联合执政方案。联盟党候选人默茨的支持率约为30%,他很有可能获得总理职位。排名第二的选择党一直被一项称为“防火墙”的排斥政策孤立,被排除在任何未来政府之外。默茨承诺不会与包括选择党在内的极右翼政党结盟。对默茨来说,最好的情况可能是与社民党组成大联盟,毕竟这两个中间派政党在竞选过程中小心翼翼地避免了过多的直接冲突。而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如果中右翼和中左翼都无法达到50%以上的议席,那就需要组成一个不太稳定的三党执政联盟。
法新社称,德国这次选举投票之后,可能要过几个月才会有新政府诞生。德国在选举之后要组成执政联盟,往往要经历马拉松式的谈判,这个过程可能会拖延数周甚至数月的时间,这会给德国造成较长时间的政治瘫痪。现任德国总理朔尔茨在2021年的时候花了10周才与绿党、自民党组成“红绿灯”政府。报道称,这样的谈判组阁时间是“在正常范围内”的,最长的组阁时间是2017年,当时默克尔花了大约5个月才组成新政府。报道还引用了德国政治学者的话,由于执政联盟的协议规定非常详细,具有“合同性”,所以各党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谈判,而这一直是“德国政治的特征”。报道还提到,这次选举各党政策分歧更加明显,组建新的执政联盟也“更加困难”。弗里德里希·埃伯特基金会学者布里宁表示:“德国社会的分裂可能会产生历史上最分裂的议会”,“这将使组建执政联盟更具挑战性——不仅在议会,在日益分裂的社会上也是如此”。
德国即将举行联邦议院选举,各政党候选人忙于最后冲刺。当前民调显示各党派支持率接近且分歧严重,没有党派支持率过半。此次选举辩论混乱,欧洲密切关注德国大选,因其对欧洲的命运影响巨大。德国选举后组建新政府面临诸多挑战,可能经历漫长谈判,造成政治瘫痪,且不同联合执政方案各有优劣与挑战,各政党在欧盟中的角色愿景不同,德国选举结果还涉及到与美俄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走向。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2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