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为群众增收致富所做的努力。包括她深入了解群众增收瓶颈,带领乡亲发展蔬菜和中药材产业,利用合作社带动就业,提高人均收入,还计划进一步发展酱菜加工厂和矿泉水厂。同时,她也关心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针对老旧日光温室暖棚的问题进行多地调研,还将在两会提出提升北方设施农业科技建设的建议,记者也记录了她在乡间土地上积极履职的身影。
央广网于2月22日传来消息(记者修治国、宝音,赤峰台记者端木报道),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资讯,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小庙子村党总支书记赵会杰,在过去的一年里,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群众更好地增收致富呢?于是,这一年来,她积极行动,走进大棚,走访农户,深入探究群众在增收过程中所遭遇的瓶颈。中国之声推出系列报道《履职一年间》,而此次要推出的是《让设施农业奏响乡村振兴的“绿色乐章”》这一报道。
赤峰市,它在我国北方的蔬菜生产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北方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同时也是京津沪地区反季节蔬菜的重要供应源。其设施农业的面积达到了191万亩,年产量更是超过了510万吨。在这样的基础上,赵会杰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带领乡亲们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发展蔬菜和中药材产业。从年初一直忙碌到年末,在她的努力下,大家都能看到成果,乡亲们的腰包渐渐鼓起来了。
赵会杰表示:“我们除了要巩固好中药材和蔬菜这两项产业之外,还要继续沿着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的道路前行。我们利用两个合作社相互促进,这样就能够带动大约2万人次的农民就业。目前,群众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24000元。接下来,我们打算建造一座保健型的酱菜加工厂和矿泉水厂,从而带动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
赵会杰所关心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小庙子村。在这段时间里,她多次前往赤峰市松山区大庙镇公主岭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次又一次地为种植户详细讲解土壤改良的具体方法。
回顾过去的一年,围绕老旧日光温室暖棚土壤改良和设备升级这一主题,赵会杰的足迹遍布赤峰及周边的多个盟市,几十个设施农业产业园都留下了她的身影。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她发现赤峰及周边地区的许多日光暖棚存在着不少问题,像设施落后、设备老化、土壤肥力下降等等。于是,在今年的两会,赵会杰将会带来关于提升北方设施农业科技建设的相关建议。
赵会杰说道:“要尽快把蒙东地区老旧暖棚土壤改良纳入盐碱地改良项目的范畴之内,提升家乡设施农业的科技建设水平,推动设施农业朝着高质量的方向发展,确保乡村振兴成果能够稳定下来。”
【记者手记】
记者修治国表示,赵会杰常常说,泥土是有记忆的。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够长出丰硕的成果,才能守护好乡亲们的“钱袋子”。从春暖花开到秋果累累,赵会杰始终坚定地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乡间的土地,她把田垄间那些让村民忧心的事情,转化为自己履职清单上的首要任务。
本文总结了人大代表赵会杰在赤峰为群众增收致富所做的多方面努力,如发展产业、带动就业、规划新产业、改良土壤等,她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关注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从本村到周边地区,体现出她为乡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积极探索和奉献的精神。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2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