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针对交通事故中面临的一些困境,如遇事故对方逃逸、肇事方无力赔偿、受害者没钱救治等情况,所建立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发挥了巨大作用。介绍了其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的模式以及相关的运行情况、取得的成果等内容。
在山西,交通事故遭遇困境有解了
交通事故往往会给家庭带来沉重打击,像车辆逃逸、肇事方无赔偿能力或者受害者家庭困难没钱救治等情况。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高额的救治费用常常让很多家庭不知所措。不过在山西,情况有所不同。
交警在山西可以很有底气地对医院说“先救人!”自2018年起,山西两次修订《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办法》,逐步构建起全省交通事故伤员“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的无差别急救绿色通道模式,到现在已经救助了超2万名交通事故伤员。
预担保:7日“挂账”无差别
山西长治市民杜瑜,在接到交警电话时,感觉天都要塌了。她父亲杜玉宏被电动自行车撞倒,肇事者逃逸,父亲正在送往医院。杜瑜赶到时,交警王冲和同事已联系好绿色通道医院对父亲救治,杜玉宏多处骨头断裂还有闭合性颅脑损伤,急需持续治疗。杜瑜没稳定收入,担心医疗费。这时王冲告诉她山西有政策,然后出具了《道路交通事故抢救费垫付通知书》,还帮她联系专员提交文件申请垫付。
现在山西交通事故发生后,伤员可先“挂账”,医院能放心救治。这得益于救助基金的“预担保”功能。按照山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事故处救助办负责人杨昆的说法,事故发生后由救助基金预担保抢救费用,医疗机构快速急救,结束后基金管理人垫付。以前困难群众交不上押金,交警抵押证件救人,但后续患者家属欠费让交警和医院头疼。2019年管理办公室划转,选定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管理基金并布局服务站点,形成新模式。山西救助基金最大特点是“无差别”,不管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事故,伤员责任情况、偿还能力如何,只要是伤员,7日内费用可无差别、无限额垫付,7日后如有需要还有30万元申请额度。杜瑜就很感激这个政策,她父亲在ICU一个多月,基金垫付5万多元。
快抢救:急救网络全,救治率提高
太原市民段云龙2023年遭遇车祸,家人不在身边。交警李杰到现场后把伤者送到省白求恩医院,伤者伤情严重神志不清。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治疗费是巨款,李杰马上联系救助服务站,一周内垫付11万元,后续又垫付20多万元。段云龙姐夫王晋华感叹申请手续简单。李杰介绍,以前伤者申请救助基金要跑多个部门,现在资料简单,审核无误2个工作日就能垫付,还把申请时限设为60日。中国人寿财险山西省分公司理赔服务部负责人王卉说以前伤者常需大额垫付,现在救助基金垫付后再追偿。交警会带垫付通知书,绿色通道医院有对接人,医院不再催缴费。伤者救治后经济困难,交管部门还会与民政部门数据分享兜底。山西救助基金健全急救网络,构建30分钟急救服务网络圈,173家医疗机构为绿色通道医院,市县全覆盖,5年多救助2.18万人,垫付6.56亿元,交通事故死亡率从2019年的5.24%降到2.44%。
后付费:完善机制保运营
对于救助基金钱够不够的问题,王卉回答够并算了一笔账。根据管理办法,基金来源有交强险保费提取、追偿资金、罚款、捐款、财政补助等。2019年前结余近6亿元,每年按交强险保费1%注入。2022年新规定基金结余达上一年度支出3倍以上暂停提取,当时结余7亿元。完善机制后每年垫付1.2 - 1.5亿元,现在结余稳定在3亿元左右。2024年财政恢复计提实现动态平衡,且追偿率超40%。事故责任明确后管理人启动追偿,超一年未足额偿还有追偿受托人诉讼追偿,金融监管部门监督保险公司优先偿还垫付款。每年追偿和计提额度基本能覆盖垫付额,3亿元结余作备用金,救助基金进入良性循环。管理人服务费用由财政资金支出,企业能控制成本、扩大影响力确保可持续管理。(人民日报)【编辑:张子怡】
本文总结了山西针对交通事故建立的救助基金及其运行模式。该基金通过预担保让伤员能及时得到救治,医院无后顾之忧;快抢救模式提高了救治效率和伤员救治率;后付费机制确保基金的可持续运营,通过多种资金来源和有效的追偿方式保证基金的收支平衡。这一救助基金为山西众多交通事故伤员及其家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大大改善了交通事故受伤者的救治情况。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1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