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艰辛起步到卫星遥感的辉煌:王宇翔的创业路,航天宏图背后的男人:王宇翔的奋斗与梦想

航天宏图创始人王宇翔在卫星遥感领域的创业历程与成就。从他的求学经历开始,介绍了他如何走上卫星遥感道路,以及创业过程中的种种艰辛与突破,包括在技术研发、市场推广、卫星发射等多方面的努力,展现了中国卫星遥感事业不断发展的历程。

王宇翔出生于1975年的山西忻州,自幼是理工科“学霸”。高考时在亲戚建议下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国土开发与整治专业。原本家人希望他考公务员,但大学的专业学习让他爱上了卫星遥感事业。本科期间,他发现本专业核心期刊文章多来自中科院相关研究所,便立志考中科院研究生。1996年他考入中科院地理所,硕士毕业后又入遥感所读博。

当时,中国在遥感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研究条件艰苦。分析卫星图像仅靠简陋工具,处理软件也多为进口。这些痛点成为他创业的动力,在中科院他选修多门跨界课程,还尝试自主研发软件。毕业后他进入方正集团,从事警用地理信息系统研制推广工作10多年,期间仍面临依赖国外卫星数据源和软件的情况。2008年汶川地震促使他创立航天宏图,因为减灾应急急需中国自己的遥感影像。

航天宏图创立初期仅3人,却接到国家有关机构的项目订单,3人日夜奋战4个多月完成项目赚到“第一桶金”。此后订单不断,但王宇翔始终不忘研发国产遥感软件的梦想。尽管面临资金压力和他人不理解,他坚持投入研发。历经7年成功研发出PIE软件,还免费开放使用权,虽遭到反对,但他认为只有经市场检验才是好产品。经市场反馈修正后,PIE不断完善升级,如今已更新至7.0版本。

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 - 2025年)》发布,航天宏图迎来新发展节点,承担多项国家级应用系统建设,PIE软件也得到广泛推广。2019年航天宏图登陆科创板成为遥感第一股。之后,王宇翔又把目光投向空中,他深知遥感卫星需要有自己的数据,于是航天宏图启动“女娲星座”研发计划。2023年3月成功发射首批4颗卫星,截至2024年底,在轨卫星数量达12颗,成为中国在轨卫星数量最多的商业雷达卫星星座,且有诸多优势,如成像分辨率高、覆盖广、效率高。在应急减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2024年的洪涝灾害监测等。

随着航天宏图的发展,中国遥感应用也迎来大发展时代,遥感科学与技术成为一级学科,商业航天也受到更多重视。未来航天宏图将继续推进“女娲星座”建设,拓展更多应用场景服务国家。

本文总结了王宇翔在卫星遥感领域的发展历程,从他的求学立志,到艰苦创业,克服重重困难研发软件和发射卫星等,展现了他在推动中国卫星遥感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贡献,也体现了中国卫星遥感从落后到逐步发展强大的历程。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0964.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2月20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