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中乡土味的重要性。通过讲述春节期间乡村旅游景点受青睐的现象,阐述乡土味在美食、文化、生态和情感等多方面的体现,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方面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今年春节期间,不少乡村旅游景点成为游客外出游玩的热门之选。就像陕西礼泉县的袁家村,借着乡村旅游的东风,把关中小吃这一特色招牌擦得锃亮,综合收入高达1.8亿多元,在该省景区接待游客人次方面稳稳占据榜首位置。游客们在袁家村品尝美食、观看表演,全身心沉浸在关中文化的体验之中。这种乡村所特有的“味道”,可不单单是舌尖上的美妙滋味,更是文化、生态以及情感相互交融的体现。
“乡土味”“原生态”“乡村气息”这些特性,是乡村旅游最能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这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饮食文化传承的载体。以味道为着眼点来发展乡村旅游,就得把地方特色美食这个有力的抓手运用好,在美食的品质和服务方面狠下功夫,这样一来,游客在品尝美食之际,也能够领略到乡土文化的迷人魅力。例如,浙江安吉的竹林鸡、贵州苗家的酸汤鱼、安徽皖南的臭鳜鱼、云南的过桥米线等,这些美食都能够成为当地乡村旅游的重要招牌。
乡村旅游的“味道”,还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想在文化层面感受这种“味道”,就需要让乡村充满故事性和体验感。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 - 2027年)》,其中提出要培育壮大乡村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以此来提升乡村旅游的质量和效益。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文化历史、人文故事,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时,必须依据乡情,根据不同村庄的情况制定策略,从而让游客既能观赏到美丽的自然风光,又能感受到乡村厚重的文化内涵。
从广袤的大地来看,在革命老区弘扬红色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展示民族文化,在古村落发展非遗文化,在东北地区弘扬冰雪文化,在草原地区展示牧业文化,在沿海沿河地区展示渔业文化,在特色种植区弘扬农耕文化等,这些都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讲述本土乡村故事的举措。要让乡村旅游的文化韵味吸引更多游客,就需要把独具特色的乡土故事和乡村文化相结合,开发出更多符合当代人喜好、独具特色的文旅产品。
乡村旅游的“味道”,还存在于良好生态环境所蕴含的自然韵味之中。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支撑,很多游客在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中居住久了,早就忘却了田园生活的感受。让游客亲身去感受“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的乡土气息,去欣赏“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美景,去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去感受“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的风土人情,这不仅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也是搞活农村经济的良好举措。例如,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游客在这里能够欣赏到壮观的梯田风光,体验哈尼族的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以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这种充满自然韵味的绿色发展模式,为乡村旅游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乡村旅游的“味道”,还体现在情感体验方面,要让乡村充满温度。很多游客选择乡村旅游,不只是为了欣赏风景,更是为了寻找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要充分挖掘乡村的烟火气和人情味,注重把农事活动转化为情感符号,把传统生活智慧转化为体验产品,让游客切身体会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情。通过展示一些农村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开展沉浸式或者体验式亲子活动,让游客和当地居民在交互体验中感受到乡村生活的乐趣,既能记住乡愁,又能留住乡情。这种情感联系,不但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也增强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
打造独特的乡村“味道”,是在新阶段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的客观需求,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新方式、新方法。所以,深入挖掘本地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驱动为动力,才能够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本文总结了乡村旅游中乡土味的多方面内涵,包括美食、文化、生态和情感等方面。指出乡土味是乡村旅游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在当前阶段,深入挖掘本地资源,遵循市场需求和创新驱动原则打造独特乡村味道,有助于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