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乌鲁木齐县板房沟镇,除了已具规模的草莓采摘产业外,来自山东的盆盆菜成为新的特色。介绍了盆盆菜在当地的种植情况,包括种植盆的数量、种植的叶菜品种、面临的挑战如水土不服等,以及其销路、基质循环利用的特点,还描述了经营者刘爱珍的相关情况等。
1月21日,天山脚下的新疆乌鲁木齐县板房沟镇,一片静谧祥和的景象。公路两侧,设施大棚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时不时能看到汽车在大棚前停下。这里的草莓采摘产业在近十年里发展得相当不错,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草莓供应,是众多市民喜爱的游玩“打卡地”。然而,此次记者前来探寻的并非草莓,而是近两年才落户此地的“新成员”——盆盆菜。这盆盆菜可是远道而来,从山东来到了这里。“快进来瞅瞅,这几天阳光充足,绿菜长得可好了。”在大棚外面,“九菜一田”农庄的负责人刘爱珍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当人们掀开那厚重的门帘,才走几步,就被满眼的绿色所包围。“盆盆在哪呢?”听到记者这样的疑问,刘爱珍弯下身子,拨开那长得茁壮的菜叶,淡青色的长条盆就露了出来。仅仅在这一座大棚里,就有多达1800个这样的种植盆。大棚里还套着小盆,这在有着二十多年设施农业发展历史的板房沟镇来说,可是新鲜事物。刘爱珍告诉记者,她和家人以前在山东寿光种植盆盆菜已经有十多年了,产品在当地很畅销。2021年的时候,她来到了新疆,把“盆盆菜”的种植技术带到了乌鲁木齐县,并且在板房沟镇承包了4个设施大棚来进行试种。与技术一同来到这里的,还有从山东运来的三十吨“蚯蚓粪”。刘爱珍说:“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都不理解,本地又不缺土,为什么还要从山东拉土过来呢?”原来,新疆的土壤盐碱含量比较高,特别是经过反复浇水之后,土壤容易板结,这样就会导致透气性变差,从而抑制蔬菜的生长。“你们看,这个‘蚯蚓粪’软绵绵的,不但营养丰富,而且透气性特别好。”刘爱珍一边说着,一边随手抓起一把土来演示。记者仔细观察后发现,这种特殊的生长基质的颗粒比普通土壤的颗粒要大一些,颜色也更深一些。技术和材料都准备好之后,刘爱珍马上就开始试种。但是从山东带过来的十几个蔬菜品种,一大半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经过两三年的摸索,她最终挑选了毛白菜、上海青、茼蒿等6种叶菜来进行种植,大棚的数量也从4个增加到了6个。在大棚里,记者看到盆里的绿菜虽然长得郁郁葱葱,但是和市面上同类品种相比,“个头”要小一些。“你可别小瞧它们,一盆能卖到15元呢。”刘爱珍说道。虽然现在冬天也能够吃到从外地调运过来的各种蔬菜,但是对于那些追求新鲜度的饭店和消费者来说,这种现吃现摘的盆盆菜在冬日里可是非常难得的“宝贝”。现在,“九菜一田”农庄的盆盆菜已经不愁销路了,每天都有150盆绿菜被送往乌鲁木齐市的各大饭店,而且不时还会有游客慕名而来,买上几盆绿菜种在自家阳台上,体验一番田园生活的乐趣。在设施大棚的一侧,农庄还建造了一个专门用来存放回收种植盆和基质的简易大棚。刘爱珍说:“我们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农药,所以不会污染基质,只要再添加一些营养元素和有机肥,基质就可以继续循环利用。”当记者离开的时候,刘爱珍还在大棚里忙碌着。她说,大棚里一年四季都离不开人,就连春节也会在大棚里度过,只为了给市民守护好“菜篮子”。
这篇文章主要围绕新疆板房沟镇的盆盆菜展开,讲述了盆盆菜从山东引入的过程、种植的条件和面临的挑战,包括土壤问题、品种筛选等,也介绍了其市场价值、销路以及环保的基质循环利用方式,同时体现了经营者坚守岗位守护市民“菜篮子”的精神。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