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瑶一瑶小肉包走红背后的争议展开,探讨童星权益保护的问题,分析童星父母的行为、相关法律的规定、童星面临的风险,以及童星成名与正常生活如何兼顾等多方面内容。
童星瑶一瑶小肉包又一次进入大众视野,可这次是一种黑红的状态。针对瑶一瑶小肉包父母的一系列行为,网友们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然而,法律人士却是从《广告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刑法》等法律角度出发,给予了严肃的评判。从《广告法》来看,瑶一瑶小肉包近一年的作品中出现了飞鹤、麦当劳、名创优品、理想汽车等品牌。中国《广告法》规定:“不得利用未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作为广告代言人。”不过,律师助理小何表示,瑶一瑶参与拍摄品牌短视频,还不能算违法的程度,这种可以当作请她出演节目,当一下小演员,并非是小朋友直接推荐商品促使消费者购买。并且,关于儿童参与拍摄是否算作童工的讨论,中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指出:“文艺、体育单位经未成年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可以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运动员。”再看《未成年人保护法》,瑶一瑶被故意扳倒并摆拍的视频引发众怒,其父母后续的解释更是引爆舆论。中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组织未成年人,进行危害他们身心健康的表演等活动。”安徽一位律师认为摆拍本身没问题,但为拍摄、剪辑视频让4岁孩子被扳倒是不合适的,危险系数高且不应被推崇。北京某律所的李律师也表示,4岁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缺乏判断力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让孩子参与这类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安全性和适宜性,同时尊重孩子意愿确保自愿参与,而瑶一瑶自愿摔倒摆拍视频的可能性很低,其父母的故意行为在部分网友眼中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最后,从《刑法》相关条文规定:“如果家庭成员对儿童经常实施以打骂、捆绑、冻饿、限制自由、凌辱人格、不给治病或者强迫过度劳动等,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的行为,情节恶劣的构成虐待罪。”小何解释说,摆拍时故意弄出危险场景,比如反复设计扳倒动作,或者不顾孩子基本健康,比如冬天长时间在低温环境拍摄,严重的都可能被当成虐待,不过这需要具体证据支持。在这种法律的压力下,一些童星父母为规避风险想出了一些办法。一种是让孩子以擦边形式参与到直播过程中来。虽然法律严禁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直播,但瑶一瑶小肉包的父母在某次直播时让刚洗完澡的瑶一瑶出来与大家打招呼。还有在一些直播间,童星或者以声化形,用镜头外的声音引流,或者身体部分出境,在直播时闪现一只胳膊来达到参与直播的目的。另一种是利用孩子的影响力为自己的账号引流,像瑶一瑶本人不能参与带货,她的父母注册“瑶瑶的爸比妈咪”账号,吸粉超过200万并在主页挂上商品橱窗。抖音童星“SASA的丸子妹”“小橙子先生”等账号也用类似方式带火了自己的父母。这些名利双收的示范效应让很多素人父母心动。潘哥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发现,很多父母努力晒娃希望孩子成为童模、童星。但这些被选中的萌娃日子不一定好过,有网友晒出拍摄笔记称孩子光着身子超长待机十个小时,还有童模家长表示室温10度左右孩子要穿无袖裙子拍摄,很让人心疼。童星权益难以得到保护,根本原因在于利润。瑶一瑶作为抖音顶流萌娃,年广告收入可能超过1600万元,60秒广告报价高达55万元。但大部分童星、童模远没有这么光鲜亮丽,如6岁的西安童星小吉,拍摄多部网剧和做童模,品牌拍摄一次平面收入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还会被经纪人抽成。在保护童星权益的执行层面,至少有三座大山需要逾越。一是用户的流量诱惑,摆拍虽可耻但流量效果好,萌娃有趣的视频容易获关注和推荐,所以家长想尽办法记录萌娃瞬间。二是平台的规则存在漏洞,像家长用自己身份注册账号,内容是萌娃相关,再用该账号直播来规避风险。三是社会风气对儿童的保护不够,传统观念中孩子是父母附属,很多家长不认为无端打骂孩子是错误的。不过,从一些例子来看,童星成名与正常生活并非不能兼顾。像B站UP主“叽叽歪歪的平行世界”,在寒暑假带娃周游世界拍摄视频,孩子功课没落下还拓展了眼界思维。这就说明童星与正常生活的关系不是水火不容,要达到最优效果,家长需要多下功夫。
本文总结了瑶一瑶小肉包事件引发的童星权益保护相关话题,阐述了童星面临的法律风险、父母的行为方式、童星行业的利润情况、权益保护面临的阻碍,同时也指出童星成名与正常生活可以兼顾,关键在于家长的智慧和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