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档电影展开,探讨其中女性角色被边缘化的现象,如女性角色被作为工具、“艳尸”处理等,同时也提及双男配置下的擦边卖腐现象,以及女性创作者话语权缺失等问题,最后指出当下影视行业需要在叙事视角上做出改变。
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市场相当火爆。截至2月12日17点,上映15天的春节档电影票房已成功突破157亿元。据实时票房统计,《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98亿,进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20位;《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熊出没·重启未来》也分别突破25亿、10亿、5亿大关。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却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在今年的春节档电影中,女性角色的边缘化处理愈发明显。在电影里,女性角色常常沦为“性感台灯”般的工具,缺乏完整的人物构建。她们不管是作为有用的工具还是障碍性的工具,都是在服务于男性叙事。那些被当作精致的战利品或者装饰品的女性角色,常常被直白地置于“百花开满百花杀”的情境下,在屎尿屁类这种过时的骚扰性戏弄中制造笑点或者承担献祭的角色。
虽然在过去几年,“艳尸女主”现象在春节档有所收敛,但2023年《满江红》中的“瑶琴之死”、2024年《第二十条》中“郝秀萍”的刻画,以及今年《哪吒之魔童闹海》里“献祭”殷夫人来推动哪吒成长的高潮情节、《唐探1900》中女性角色团灭且有着不同的惨死方式等,都是把女性角色当作“燃料”。这些情况都是男性视角下对女性的塑造,是基于对女性伪理解的“他者”化。表面上看,这是女性角色在春节档失去重要性的表现,但本质上反映出大女主电影在春节档乃至整个国产电影市场逐渐缺失的现状。而且,跳出春节档来看,整个电影市场普遍都没有脱离男性叙事立场的主体意识。
除了女性角色的边缘化,双男配置下的擦边卖腐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许多男性导演、编剧为了迎合耽美文化破圈带来的红利,就算是从“英雄惜英雄”的创作视角出发,也越来越贴近腐女向文化的看点。就像《哪吒之魔童闹海》导演饺子阐述创作幕后时被大家津津乐道的那样,“同人女绞尽脑汁(创作)不如直男灵机一动”打造出哪吒与敖丙的“嗑点”;《唐探》系列也是如此,在最新的《唐探1900》中继续将卖腐不经意却又刻意地贯穿到底,刘昊然、张新成、白客等都成为了直男强行卖腐的主角。
在春节档这个重要的电影档期里,女性电影叙事的存在感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是,为了迎合当下“她经济”的热度,不少影片在前期宣传时把女力、女权当作卖点来吸引观众买票入场。例如在春节档前期预热时,《蛟龙行动》以演员蒋璐霞为角色剃寸头、小组体能第一、枪法和对抗赛精彩以及月经期仍坚持下水拍摄等内容,来渲染女性力量。然而最终全片只有5分钟镜头,而且放映当天才通知演员角色已被“下线”无缘后续,这引发了伪群像戏、边角料女主演等舆论争议,《蛟龙行动》也因此遭到部分观众的抵制。
较为核心的困境是女性创作者在电影市场中话语权的缺失。即使在工业体系更加完善的好莱坞,性别歧视下对女性创作者的压榨也存在,很多女性创作者被边缘化,被迫成为辅助力量的情况非常普遍,甚至有些女性创作者为了获得市场认可,只能融入男性视角进行创作,像《神奇女侠》就是如此。在华语电影市场,女导演们似乎也陷入了某种创作圈套,选题大多围绕解读女性自身、家庭话题创作,比如张艾嘉。从这个角度看,这不仅是女性创作者的缺失,也是女性题材的缺失。只有跳出这种隐形的桎梏,扩大女性题材的影响力,或许才能让女性获得话语权。
幸运的是,如今舆论场上,女性观众对男性视角下不适片段的反对声音、对女性导演和演员创作的女性题材电影大力支持的声量逐渐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失声群体“对经验命名的权力”。
说到底,在合家欢的档期里,就算要让一个女性角色死去,也应该让她作为一个合理的人死去,而不是被浪漫化处理成“艳尸”集锦。
就像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在《看见女性》中所说的,“现代社会很多男性缺乏看见女性的能力,他们拒绝看到女性的深度和复杂性,只是停留在非常表面的认识”。很明显的一点是,女性视角下塑造的女性角色相对较难受到男性观众的喜爱,因为去除了很多“欲望”符号,甚至赤裸裸地展现出野心、上位者姿态。比如正在热播的刘诗诗主演的女子群像网剧《掌心》,即便视角已经是女性向下趋于温和的塑造,也因为陈瑾饰演的女帝提出“王子和亲,亦是先例”而引发舆论争议。
讨论春节档电影里女性角色的地位,并不是性别议题下的过激行为,而是对长期以来男性主导的叙事审美的平等抗议。毕竟,即使早就高举女性主义大旗的电视剧行业,现在也因为批量制作伪女性视角的作品,或者男频爽文和女性爽文不匹配而受到批判。简单来说,相对停滞、保守乃至存在偏见的单一性视角叙事逻辑已经过时了。如今的受众市场已经不是轻易能糊弄过去的时代,审美体系的变化才是根本所在。对于影视行业来说,也是时候觉醒了。
本文总结了春节档电影中女性角色边缘化的多种表现,包括被当作工具、“艳尸”处理等,还提到双男配置下的擦边卖腐现象。同时阐述了女性创作者话语权缺失的问题,最后指出影视行业应改变单一性视角叙事逻辑,以适应时代审美体系的变化。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