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聚焦信美相互人寿,阐述其获批增资3.25亿元,新出资人内蒙古世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加入情况,同时探讨信美相互人寿2024年业绩下滑的现状、背后原因以及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相关情况,包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内容。
信美相互人寿,作为国内目前唯一的相互制寿险机构,有了新的发展动态。据2月14日北京商报记者消息,信美相互人寿近期获批增资3.25亿元,新的出资方是内蒙古世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林集团”),其出资占比达21.65%。在信美相互人寿释放增资信号时,出资方具有“煤老板”背景这一情况就受到了业内广泛关注。图片来源于壹图网。值得关注的是,信美相互人寿2024年的业绩全貌近期也已呈现。2024年,信美相互人寿的保险业务收入下滑显著,同比下降约23.13%,仅为69.83亿元。在业内人士看来,信美相互人寿能否借助引战增资的机会,凭借相互制的特色和优势,在寿险市场实现新的突破,这是很值得关注的看点。关于3.25亿元的增资,2月1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了关于信美相互人寿变更运营资金的批复。核准世林集团作为信美相互人寿运营资金出资人,向该社新增运营资金3.25亿元,占其运营资金的比例为21.65%。增资之后,信美相互人寿的运营资金从11.76亿元变为15.01亿元。据了解,世林集团的投资涉及煤炭、化工、物流、贸易、文旅产业等新兴领域。业内有声音指出,世林集团这一“煤老板”身份,能否与信美相互人寿的稳健发展需求相匹配,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信美相互人寿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世林集团及其关联公司投资了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酒店等,秉承相互制会员服务会员的理念,未来能够与信美在THH康养服务方面进行合作,为会员提供旅居养老基地及服务,共同促进会员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信美相互人寿为相互保险组织,与出资人为债权债务关系。此次增资落地后,信美相互人寿第一大出资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集团”)出资金额仅比新增第二大出资人世林集团占比约高1.33%,出资金额仅有2000万元的“差额”。从信美相互人寿运营资金出资人构成来看,该社的出资人还包括天弘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汤臣倍健股份有限公司、国金鼎兴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民营企业和一家外资公司。在中国投资协会上市公司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支培元看来,一家相互社获得增资、迎来新的出资方意义重大。增资意味着资金实力增强,能够提升风险抵御能力,为业务拓展、产品研发等提供更坚实的资金后盾。新出资人的加入带来新资源、新思路和新渠道,有助于开拓市场、优化业务布局。不过需要关注的是,在保险监管对出资方进一步趋严的背景下,新出资人加入或对机构治理结构产生多方面影响。另外,出资人出资金额占比结构改变,权力分配随之调整,各方出资人话语权和决策权待重新平衡。具体而言,此轮增资中,包括蚂蚁集团在内的其他运营资金提供人并未参与,这意味着他们的投资比例被稀释。对于新出资人的加入对治理结构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信美相互人寿表示,预计世林集团将提名一名董事进入董事会,一名会员代表进入会员代表大会,不派驻高管,其他治理结构无变化。再看信美相互人寿的保费规模,信美相互人寿于2017年5月5日正式获得原保监会开业批复。2024年上半年,信美相互人寿的盈利和保险业务收入双双下滑。从2024年全年来看,根据该社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季度报告显示,2024年该社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9.83亿元,同比下降约23.13%;实现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约15.61%。投资收益方面,信美相互人寿2024年度投资收益率4.20%,综合投资收益率10.77%。信美相互人寿对记者表示:“为确保长期稳健发展,2024年我社根据战略发展规划,主动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对新单业务规模和增速进行了主动控制;另一方面,主要受‘报行合一’政策影响,新单原保费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025年我社业务发展规划以‘追求质量效益’为目标,持续完善产品结构,对冲长期利率风险,积极创新健康保险产品,探索具有相互制特色的会员健康管理计划,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从行业视角来看,2024年经营人身险业务的机构如遇到保费下滑这一情况,背后原因包括,市场竞争激烈,各类金融产品分流客户,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同时,部分产品存在未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收益缺乏吸引力等问题日益凸显。“寿险领域未来发展增量在于健康险和养老险等。随着人们健康意识提升和老龄化加剧,对健康保障和养老规划需求大增。”支培元表示,聚焦这两大领域,开发个性化、高性价比产品,能够进一步吸引客户。此外,拓展下沉市场也将是一大方向,农村居民收入提高,保险意识增强,潜在需求巨大。根据偿付能力报告来看,信美相互人寿2024年四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80.23%,较上季度下降14.27%,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27.03%,较上季度下降0.86%。该社预测下季度两项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将进一步下滑。信美相互人寿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社偿付能力状况良好,满足监管要求及我社战略发展需要。此次增资3.25亿预计对2024年偿付能力充足率提升12%左右。”并且随着信美存量业务规模持续增长,信美相互人寿一方面从自身经营管理角度,通过优化业务结构与资产配置,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及经营效率等措施,不断增强内源性资本贡献能力,另一方面配合采用合理的资本规划措施,保证偿付能力满足监管及本社战略发展需要。在数字经济浪潮推动下,保险业正在加速数字化转型,信美相互人寿也不例外。信美相互人寿董事长杨帆近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数字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整个公司的各个部门及多个专业领域,与公司治理、组织变革息息相关,需要公司的决策层亲自推动,以此来引导和支持公司从全局、全价值链、全要素出发开展整体统筹和优化工作。在AI时代来临时,寿险公司的IT团队不应是辅助性部门,而应是核心部门。”信美相互人寿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与其他传统的寿险公司不同,成立于互联网新时代的信美相互人寿高度重视互联网新技术应用和数字化建设,坚定“全面数字化”和“以会员为中心”两大底层战略布局,将核心系统全部上云并持续迭代,逐步建立起了“全面数字化 云架构 系统模块化”的数字化核心模式,搭建了“以会员为中心”的组织架构和系统架构及服务体系。支培元也表示:“寿险机构需要数字化转型,能提升运营效率,简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不过需要关注的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挑战大,技术人才短缺,传统业务模式和思维束缚转型进程。也有业内人士分析,在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数字技术匮乏与复合型人才短缺两大问题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行业发展的瓶颈。许多保险机构仍面临技术应用深度不足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这些技术的潜力。此外,当前市场上相关人才供不应求,保险机构难以招聘到足够数量的合适人选。与此同时,从行业来看,数字化转型框架的缺失导致了一系列问题。上述业内人士也表示,保险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保险机构从意识、技术、人才和策略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当前,国产大模型发展按下提速键。对于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应用发展的未来规划,信美相互人寿对记者表示,信美相互人寿将通过交互式问答和意图识别技术,提高问答的准确性,同时推荐问法以加快提问速度。此外,将利用图表数据增强信息的可读性,使过程更加透明,通过细化推理过程,清晰展示每一步的逻辑。在准确性方面,将不断优化生成的Prompt并微调基础模型,以确保结论的可靠性。
本文总结了信美相互人寿的增资情况,新出资人加入带来的影响,包括治理结构、业务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同时阐述了信美相互人寿2024年业绩下滑的状况和原因,以及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包括行业普遍存在的人才短缺、框架缺失等问题。整体展示了信美相互人寿目前的发展态势以及在行业中的位置和发展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6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