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DeepSeek网课背后消费者的“步步惊心”

本文深入探讨了随着DeepSeek爆火而兴起的网课热潮背后存在的问题,揭示了网课售卖中存在的利用技术焦虑“围剿”消费者的现象,包括低价课的拼凑资料、高价课的虚假宣传等,同时剖析了背后的套路,如制造焦虑、利用名师招牌等,最后针对这种现象提出了加强监管和理性消费的建议。

新华社广州2月14日电,在DeepSeek爆火之后,其相关的网课市场呈现出一片热闹景象,但这背后却隐藏着诸多问题。

随着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声名大噪,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炒作DeepSeek概念的网络课程,甚至还有卖课机构推出借助DeepSeek“捞金”的课程。“新华视点”记者经调查发现,在这“井喷式”的DeepSeek网课背后,存在着一些利用技术焦虑来“围猎”消费者的陷阱。

那些低价课程往往靠复制粘贴内容来糊弄消费者,而高价课程则靠话术“注水”。由于DeepSeek的火爆,打着AI旗号且炒作DeepSeek概念的网络课程成了热门商品,网络上掀起了一股“卖课浪潮”。诸如“1000个DeepSeek神级提示词”“万字长文教会DeepSeek”“DeepSeek15天教程:从入门到精通”之类的课程在网络平台上大量出现,其售价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

然而,这些看似包装精美的课程,很多只是拼凑公开资料,利用消费者的“信息差”来赚钱。记者购买了一份名为“DeepSeek高效使用技巧”的课程,收到的资料中主要内容是下载软件、注册账号等基础操作,所谓的技巧大全不过是官方网站上能免费查询的提示词样例。还有一份“开发DeepSeek百分百潜能”的课程,标题说的是DeepSeek,内容却是另一个人工智能模型的指令技巧。

除了低价课程,那些鼓吹利用DeepSeek迅速积累财富的高价培训课程也在进一步“围猎”消费者。像是DeepSeek投资炒股、DeepSeek自媒体变现、DeepSeek电商运营等课程,卖课者只要套上国产AI大模型的“万能公式”,就能吸引更多流量,凭借噱头赚足“学费”。在某电商平台上,一门标价1999元的DeepSeek相关课程已售出114件,累计销售额超22万元;在某知识付费平台,一个涉DeepSeek的付费社群曾登顶平台畅销周榜,付费用户超过8000人。一些号称能快速“搞钱”的投机课程被消费者指出“货不对板”,涉嫌虚假宣传。在一个售卖DeepSeek短视频速成班的直播间内,很多消费者投诉称“都是骗人的,我买了什么用都没有”“没用的,不会带来变现”,还有消费者指出讲师只是“一直照着电脑的话术讲”。另一个售出超千份的DeepSeek直播特训营课程,有消费者反映“每节课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说没用的东西”。

对于各类利用DeepSeek牟利的投机行为,DeepSeek官方在2月6日发布声明称,DeepSeek官方网页端与官方正版App内不包含任何广告和付费项目;此外,目前除DeepSeek官方用户交流微信群外,从未在国内其他平台设立任何群组,一切声称与DeepSeek官方群组有关的收费行为均系假冒。

受访专家指出,这次DeepSeek的“卖课热”实际上是贩卖“AI焦虑”的再次上演。之前元宇宙、ChatGPT等概念火爆时,市场也催生了大量AI网络课程,如今的DeepSeek付费课程不过是“新瓶装旧酒”。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郑子殷表示:“AI热潮推动下,许多自媒体和网络平台看到知识付费的巨大商机,通过包装AI课程、制造焦虑情绪等手段吸引消费者购买;部分消费者对AI技术的了解不够深入,容易被夸大其词的宣传所误导。”

在一个在线人数近5000人的卖课直播间内,主播用“所有老板必须学会DeepSeek”“不会用AI获客的老板就像文盲”等夸张词汇鼓吹课程。在多个直播间内,“创业人一辈子都在追求的风口”“DeepSeek是国运级机会”等话术已成制造焦虑的惯用套路。打出“焦虑牌”后,卖课机构往往通过“名师”金字招牌、承诺“接单变现”、饥饿营销等“连环套”引诱消费者下单买课。某卖课机构在推销时声称,其DeepSeek团队讲师拥有“直播带货盈利400W+”“4年AI知识分享”“带领上万名学员拿到结果”等诸多光环;但面对查询导师资质的要求时,客服却拒绝回复。记者查询发现,该机构的经营范围不含教育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需取得许可的培训。为了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卖课讲师还会承诺学员收益,保证“接单变现”,在推销过程中放出一批“往期学员”的变现截图。一名购买了AI实战训练营课程的消费者告诉记者,所谓的接单要么是一个价值10元的任务派发给多个人做,要么是让学员自己去找单子。“连环套”的最后一步是饥饿营销,通过营造“名额有限”的假象,催促消费者按下购买键。在记者观看的一场直播中,讲师声称只有30个课程名额,在两分钟倒计时结束后即关闭售卖。然而在直播结束后,“已经没有名额”的课程仍然可以购买。

“井喷式”的AI课程为网络知识付费市场敲响了警钟。受访专家指出,监管滞后和缺位、平台审核机制不足、授课资质要求不明确等都为“问题课程”提供了可乘之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马亮表示:“网络课程作为虚拟服务存在监管难题,使消费者面临投诉无门的困扰。与此同时,网络课程一经售出就难以回溯,机构和消费者之间容易产生纠纷。”

规范网络知识付费,首先应当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和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马亮建议,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数字平台和课程供应企业的指导和规范,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服务评价和信用机制。同时,郑子殷建议,建立处罚机制,对违规行为根据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罚。“要加强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存在欺诈行为的培训机构,提高违法成本,以起到震慑作用。”

受访专家表示,网络平台方也肩负着重要责任,要对卖课机构和个人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查。《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中规定,对于需要较高专业水平(如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的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执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进行执业资质报备,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质审核及备案。

消费者应保持理性的学习态度,不要盲目跟风购买网课,警惕宣称“无脑赚钱”“日入过万”的课程。如果在购买课程后发现问题,要及时向平台或相关部门投诉,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本文总结了DeepSeek网课热背后存在的利用技术焦虑围猎消费者的现象,包括课程内容的注水、虚假宣传等,揭示了背后的营销套路如制造焦虑、名师招牌等,强调了监管滞后和缺位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监管、建立处罚机制、平台严格审查资质以及消费者理性消费等建议。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6347.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2月14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