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发生的两件大事,一是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并计划于9月招收首批学生,还介绍了学院的发展规划等;二是“外科微创机器人人工智能中心”正式揭牌及其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等,同时也提到了校长对于深圳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优势的看法,以及学校目前的学院设置和新增本科专业情况。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工智能学院举行成立仪式。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羽洁 摄
深圳新闻网2025年2月14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焦子宇)2025年2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迎来了两件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其一是人工智能学院的正式成立,这是该校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另外,“外科微创机器人人工智能中心”也在当天正式揭牌。
对于新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它有着远大的规划。该学院计划在9月开始招收首批学生,而且还打算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以及人工智能哲学硕士 - 博士项目。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开始,人工智能就一直是学校重点发展的方向,学校积极构建人才学术交流机制。在学院成立之后,它将着重培养学生在多个重要领域的核心能力,像计算机科学、数学、统计学和认知科学等领域。通过构建学科前沿体系,不断深化人工智能的核心能力,致力于打造一个在全球都具有影响力的学科生态。并且,学院还将推动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的跨界融合,为多元学科创新赋予能量。在学科布局方面,学院将围绕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需求,积极布局国际化的学科,同时引进优质的人才。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能力以及家国情怀的顶尖人才,通过多元化的教学与实践,让学生具备运用科技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学院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第八个学院,由在统计学、金融计量经济学和数据科学等领域颇有建树的范剑青担任首任院长。
到目前为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经设立了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公共政策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这八个学院,另外还有一个研究生院。在2025年,学校还将新增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这两个本科专业。
再来看当天揭牌的“外科微创机器人人工智能中心”,这个中心设立在医学院。它的主要目标是推动前沿研究与医疗教育以及健康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中心采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为学生打造从基础解剖学、腹腔镜技术到机器人手术的完整培训体系。这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医学教育的局限,让医学教育与前沿科技能够深度融合,为在“AI + 医学”领域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徐扬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深圳在发展人工智能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链非常完备,这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落地应用以及技术产品的推广来说,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另一方面,深圳有着独特的制度创新优势,这能够帮助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汇聚源源不断的资源,并且产生广泛的影响。
本文总结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2025年2月13日的重要事件,包括人工智能学院成立和“外科微创机器人人工智能中心”揭牌。阐述了人工智能学院的招生计划、发展目标和学科建设等内容,介绍了新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意义,还提及了校长对深圳人工智能发展优势的观点,以及学校现有的学院设置和新增专业情况。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6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