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收+”产品在2025年成为市场新宠这一现象。首先介绍了“固收+”产品的规模和一些创新高的基金情况,接着阐述了“固收+”产品的概念,然后分析了在低利率环境下它成为新宠的原因,包括纯固收产品吸引力下降等。还提到“固收+”基金收益率的修复情况、不同机构的发行情况等,同时也指出产品收益受多种因素影响,最后从业内人士的角度对2025年“固收+”产品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在当前的金融市场中,“固收+”产品正逐步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俨然是市场新宠。
海通证券的研报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25年2月7日,全市场“固收+”基金的数量多达1150只,其规模总和更是达到了15663.79亿元。其中,有514只“固收+”产品的净值成功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一数据无疑表明了“固收+”产品在市场中的强劲发展势头。
再看那些创新高涨幅排名前10的基金,泰康丰盈A涨幅达到了0.73%,东方红招瑞甄选18个月持有A的创新高涨幅为0.68%,东方红招盈甄选一年持有A的创新高涨幅是0.59%。从近一年的涨幅来看,这三只基金分别为6.29%、11.05%、8.34%,这样的涨幅成绩相当可观。
那么,究竟什么是“固收+”产品呢?所谓“固收+”产品,就是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例如国债债券等)为主要配置对象,在此基础上,再搭配一定比例的权益类资产(像是股票、股票基金等)、衍生品或者其他类型的资产所构成的投资产品。其核心要点在于,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方式,在追求相对较为稳健收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产品的整体收益。在市场中,常见的“固收+”产品包含偏债混合基金、二级债基等多种类型。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与去年相比,自春节以来,投资者在配置投资策略的时候,更加注重风险收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他们倾向于选择那些更为稳健、多样化的投资方式,并且对资产配置的合理性、投资组合的动态调整等因素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长期稳定的收益目标。而“固收+”产品恰恰能够满足投资者的这些需求。
当下,我们正处于低利率的环境之中,而且这种情况还在持续。
截至2025年2月,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下降到了1.6%左右。市场预期2025年的降息幅度为50bp,这将导致DR007中枢降至1.3% - 1.4%,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波动中枢也将维持在1.7%左右。再看房贷利率,同样处于历史低位,5年期以上LPR为3.6%,首套房贷利率已经降低到了2.9% - 3%之间。与此同时,存款利率全面步入“1%时代”,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跌至1.7%。
苏商银行高级研究员杜娟在接受钛媒体App采访时表示:“在利率下行区间,存款利率、债券到期收益率等普遍下降,纯固收产品的收益率吸引力大打折扣。而‘固收+’产品既有固收类的稳健资产,又有谋求超额收益的多元化资产配置,所以更受投资者的青睐。”
信达证券的研报显示,“固收+”基金收益率正在逐步修复。从2019年末到2024年12月末,偏债混合型基金、混合债券型一级、二级基金累计收益率分别为19.99%、20.89%、18.03%。2025年1月,“固收+”产品的数量超过了5.2万款。其中,多种资产类别数量最多,达到了41398款,占比为79.17%;非标、基金、衍生金融工具占比分别为6.05%、7.10%、3.93%。从机构的角度来看,1月理财公司发行“固收+”产品的数量最多,占比为78.42%;城商行和农商行的占比也较多,分别为13.98%和7.46%。
根据Wind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有83只“固收+”产品实现了规模环比同比翻倍,较当年三季度翻十倍以上的产品多达13只,有25只产品规模翻了5倍之多。一些基金公司凭借“固收+”产品,成为了规模增长的隐形赢家。
自去年以来,“固收+”理财上市的频率越来越高,不过收益表现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杜娟进一步解释说:“从产品本身的角度来看,不同产品的底层资产以及不同管理人的运营投资策略都会对收益产生影响;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他们所获得的理财收益也与个人的投资策略、买入时点、持有期限等因素息息相关。”
前段时间刚刚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鼓励理财资金投资权益市场。杜娟预计,未来“固收+”产品中将会包含更多的权益类投资。随着机构专业投资能力的不断提升,期权期货、贵金属等更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也将会更多地出现,增加权益资产配置正逐渐成为“固收+”理财增强收益的共识。
进一步来说,“固收+”的配置策略倾向于增加优质股权的投资,例如蓝筹股、创新型企业等,目的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看来,一些理财公司也在探索通过买方权益投资,直接投资于创新企业或者高成长性的初创企业,以获取更大的收益潜力。此外,随着资管行业的不断创新发展,“固收+”策略也需要在产品创新、业务模式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
从数据方面来看,2024年“固收+”基金业绩表现出色,超9成产品取得了正收益,平均涨幅达到了4.98%。到了2025年,看好“固收+”产品几乎成为了公募行业的共识,不少基金公司计划在“固收+”产品上加大布局。
近期,施罗德交银理财、汇华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都确定将“固收+”产品作为2025年的重点发力方向,它们打算通过增加权益类资产和海外优质资产来增厚产品收益。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称:“‘固收+’产品具有形式较为稳健的特点,在熊市的时候不会出现太大的回撤,在牛市的时候也能够赚钱。一般来说,比较稳定的‘固收+’产品长期收益率还是不错的。2025年债券仍然被看好,在地产没有稳定之前,央行依然会坚持货币宽松的方向,股票处于底部区域,目前仍然要以防守为主。因为基金的销售服务费要下调,商业银行也会大力推广‘固收+’产品。而且债券费率较低,权益类产品不好推广。”这位业内人士预计,2025年很可能是“固收+”产品的大年。
具体来看,2024年9月以来转债市场估值得到恢复,股性转债的估值处于历史中位数水平。上述业内人士认为,2025年经济企稳回升将会带动股票市场企稳,进而推动可转债市场的表现,可转债在2025年具备较好的投资机会;同时,2025年A股市场可能会保持较大的波动特征,“固收+”产品通过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熨平市场波动,为投资者带来更长期、更持续、更优的获利体验。
文章围绕“固收+”产品在2025年成为市场新宠展开论述。先介绍其规模与部分基金涨幅情况,阐述产品概念,接着分析低利率环境下它受青睐的原因,包括与纯固收产品对比等。还涉及“固收+”基金收益率修复、不同机构发行情况等内容。同时指出产品收益受多种因素影响,最后业内人士对2025年“固收+”产品发展进行了乐观展望,认为2025年可能是“固收+”产品大年。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