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县纪委监委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相关情况,包括在清产核资、合同签订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如追回未落实分红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等,还阐述了纪委监委在整治过程中的监督方式、提升质效的举措、对相关责任人的警示教育以及在信访举报、线索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在岷县,纪委监委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们紧紧盯着清产核资、合同签订、资金使用以及分红管理等诸多方面存在的那些突出问题,精准地发力,采用综合的策略。就这样,成功追回了合作社按规定期限却未能落实分红的村集体资金,数额达到了85.8万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笔资金被用于扶持4个乡镇的9个行政村,使得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而受益的农户数量也达到了约1.1万人。
与此同时,在整治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违规违纪的行为。像李某就利用职务之便,违规侵占了村集体土地,面积多达1.076亩,这种行为自然逃不过党纪的惩处,最终受到了党纪处分。
这些都是岷县纪委监委开展农村集体“三资”(资源、资产、资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自去年开始,县纪委监委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他们始终关注着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把目光聚焦在村级资源的利用情况、资产的管理情况以及资金的运行情况等方面,大力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查处那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蝇贪蚁腐”行为,凭借着有力且有效的监督,守护好村集体的“家底”。
为了真正提高专项整治的质量和效果,县纪委监委努力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像监督点多面广、精准监督困难等。他们采取了“纪检 + 部门”的模式,由领导班子成员带队,从县农业农村局、县审计局、县财政局抽调业务骨干。这些人员采用“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的方式深入到18个乡镇。在乡镇,他们通过在现场查阅相关的会议记录、文件制度、财务账册、问题台账,还有走访群众等方式,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集体财务的收支情况、集体资产资源的分配处置情况、村务公开情况等开展专门的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组建立起问题台账,并且通过现场反馈、下发督办函和工作提示等多种方式,督促责任单位认真对待整改工作,及时堵塞漏洞、补足短板。在2024年,总共开展了2次专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数量达到了92个,发出的督办函和工作提示各自都有36份。
县纪委监委善于从点到面地开展工作,充分利用近年来查处的全县“三资”领域的典型案例,通过开展警示教育、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及自查自纠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升“三资”管理责任人拒腐防变的能力,督促各乡镇村(社区)严格按照规定执行“三资”管理的相关规定,从而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朝着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方向发展。
此外,县纪委监委还积极畅通信访举报的渠道,加大明察暗访的力度,认真梳理“三资”领域的问题线索。对于村干部坐收坐支、贪污侵占、挥霍浪费农村集体“三资”等问题线索,直接进行调查处理。并且向县审计局、县财政局、县林草局、县委巡察办下发《提示函》,督促他们及时移交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问题线索。到目前为止,已经移送了7件问题线索,其中2件已经办结,立案6人,并且给予了6人党纪处分。
岷县纪委监委通过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在追回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查处违规行为、监督检查、提升管理责任人素质、处理问题线索等多方面取得了成果,保障了村集体利益,规范了“三资”管理,有效打击了基层腐败行为。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5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