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阳,非遗项目面临传承困境的背景下,市政协委员秦爱花提出希望设立固定的非遗市集场所的建议。介绍了洛阳之前举办的非遗市集活动虽受欢迎但缺乏持续性的情况,阐述了秦爱花建议选择公共文化空间或上阳宫文化园区设立场所的理由,包括上阳宫的文化底蕴、地理位置以及与洛浦公园相邻可更好结合宣传非遗等。
河南日报客户端的记者曹润泽报道,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以及文化基因。不过,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诸多非遗项目都遭遇了传承方面的难题。在2月9日,正参与洛阳市两会的市政协委员、洛阳市同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研究院院长秦爱花表示,希望能够构建固定的非遗市集场所,从而使非遗文化以更为生动、互动性更强的形式走进公众的生活,提升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兴趣。
据悉,近年来,洛阳成功举办了不少非遗市集活动,像“河洛飞花关林非遗市集”“望春飞花非遗市集”“二里头行走河南读懂中国非遗市集”等等,这些活动都广受大众喜爱。当下,洛阳正在全方位推进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建设,借助市集这种形式,众多非遗项目能够以更加鲜活、互动性更好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有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然而,这些活动大多是一次性举办,缺乏持续性,这样就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给公众参与带来了不便。
基于此,秦爱花提出建议,在洛阳市内挑选一个公共文化空间或者上阳宫文化园区,建立固定的非遗市集场所。她着重指出,上阳宫文化产业园属于河南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地理位置也很优越,是设置固定非遗市集的绝佳之地。
并且,随着上阳宫道路修建完毕,公众出行变得更加便捷,上阳宫与洛浦公园相邻,把洛浦公园这一重点惠民工程和非遗传承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更有效地宣传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给公众提供一个近距离接触非遗、沉浸式体验非遗的场所。毕竟,最好的传承方式就是让非遗融入百姓生活,让民众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总结了洛阳非遗传承面临的现状,即非遗传承面临困境且现有非遗市集活动缺乏持续性。市政协委员秦爱花提出在洛阳设立固定非遗市集场所的建议,包括选择上阳宫文化园区的理由以及将非遗与洛浦公园结合的意义,这一建议旨在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