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丁利的故事。他35岁时因为热爱,从医生转行成为研究毒蛇的科学家。他的团队发现并命名的素贞环蛇成为亚洲陆生第一毒蛇。文章还阐述了他转行并非冲动,以及他在毒蛇研究中的危险经历、对自己选择的看法,最后提到他希望将医学知识和动物学研究经验相结合,创立新学科的目标。
35岁,一个在很多人眼中已经趋于稳定的年纪,想要辞职转行,这可能吗?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副研究员丁利用他的经历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丁利原本是一名医生,可他从小就对蛇有着浓厚的兴趣。2004年,他毅然决然地辞掉了临床医生的工作,离开自己的老家北京,一路南下,来到四川,投身于与蛇相关的基础研究当中。
他这个改行的决定,可不是一时头脑发热做出的。丁利表示,医学其实涉及普通生物学的内容,二者之间存在相通之处,而且他对国内各种各样蛇的特征早就了如指掌。
然而,做蛇类研究,尤其是毒蛇研究,那是相当危险的。为了寻觅毒蛇的踪迹,丁利常常要在深山老林里跋涉好几天。在一次秦岭的科学考察过程中,他的左手中指不幸被蛇咬了一口,这一咬让他在床上躺了足足3天,也疼了3天。每当有人问他是否后悔当初的这个决定时,丁利总是坚定地回答:“要是不这么做,那才是我的遗憾呢。”
尽管蛇类研究又辛苦又劳累,而且出成果也不容易,但在丁利的眼里,他并不觉得自己的选择和坚持有多么了不起。他觉得,所有的选择不过是自己追随内心热爱的结果罢了。他简单地说道:“就是喜欢,就这么简单。”
现在,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科研潮流。丁利想要凭借自己积累的医学知识和动物学相关的研究经验,把毒蛇咬伤临床诊治和动物学研究结合起来,建立一门全新的蛇咬伤流行病学学科,去探究毒蛇咬伤发生的规律。凭借着对毒蛇研究的满腔热情和坚定不移的信念,他正在朝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地稳步前行。
(文中图片https://q9.itc.cn/q_70/images03/20250210/a191ec38157c4b7fba97b9192aff606d.jpeg)
本文总结了丁利从医生转行成为毒蛇研究科学家的历程。他35岁转行是源于对蛇的热爱,在转行过程中虽面临危险与困难,但他从未后悔,且不认为自己的选择有多么特殊,只是追随内心。如今他还希望借助自己的知识经验融合创立新学科,朝着目标不断迈进。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为热爱而努力,何时开始都不晚。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3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