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修订〈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多方面调整与完善,教育部新修订学籍管理办法:保障中小学生受教育权益

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修订情况,包括修订的背景、遵循的原则、具体修订内容如对学籍定义、各级管理部门权力职责的调整、对突出问题和特殊需求的回应、数字化带来的变化以及如何保障办法的落地实施等内容。

2月7日,教育部网站传来消息,为了让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更加规范、科学、数字化,同时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办法》已经正式印发。《办法》涵盖总则、学籍建立与更新、学籍变动管理、保障措施、附则这五章,总共30条。《办法》遵循合法性、实用性、连续性、科学性这些基本原则。它积极回应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对学籍管理的新要求,在考虑学籍管理可行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把当前学籍管理的需求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反映在修订稿中。《办法》在六个方面做出了修订。其一,明确学籍、学籍信息、学籍管理、学籍档案的定义,并且对学籍信息、学籍管理、学籍档案进行类型划分。其二,进一步明确国家、省、市、县、校各级学籍管理部门的权力和职责,合理调整学籍管理权,赋予地方学籍管理部门自主管理权。其三,优化信息系统架构,明确国家学籍系统采用一级部署、五级应用模式,定位和区分国家学籍系统与地方学籍系统职能。其四,解决学籍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彰显教育公平,对跨省转学、省内转学等学籍变动条件进行细化规范。其五,回应特殊学籍管理需求,针对特殊教育学生、专门学校学生、境外学生、高中阶段职普融通项目学生等的学籍管理做出规定,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支持。其六,优化学籍应用服务和人文关怀,明确学生教育数字身份、学籍管理移动端建设、减证便民等规定。此外,《办法》对学籍管理工作安全制度和学籍数据信息安全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学籍数据和学生信息安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就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答记者问。对于《办法》修订的背景,2013年教育部印发《办法》,规定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一人一籍、籍随人走”等管理体制,2014年建立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并联网运行,这提高了学籍管理规范性、基础教育管理水平和教育公平性,但随着需求提升和深入应用,部分内容已不适应,而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也使学籍管理面临挑战。关于《办法》修订的思路与原则,需回应新时代要求,解决现实困难,提升科学性等,遵循法制、现实、发展逻辑相结合要求。修订原则包括合法性,要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实用性,解决突出矛盾,满足管理需求;连续性,保留部分原有条款以保障政策稳定性;科学性,明确基本原则同时给地方留空间,利用技术提升管理效率。对于学籍定义的调整,《办法》明确了相关定义并进行类型划分,如学籍是学生在学校就读的身份标识等规定。在各级学籍管理部门的学籍管理权调整方面,进一步明确各级权力职责,调整学籍管理权,赋予地方自主管理权,区分国家与地方学籍系统职能等。针对当前学籍管理突出问题,《办法》突出教育公平,细化规范转学条件,回应空挂学籍等问题。对于特殊学籍管理需求,《办法》对特殊教育学生等不同类型学生学籍管理做出规定。在体现数字化给学籍管理带来的新变化上,一方面优化学籍应用服务,如简化跨省转学材料等;另一方面突出学籍信息管理安全,提出安全制度和信息安全要求。为保障《办法》落地落实,《办法》设立“保障措施”章,对学籍管理保障条件、学籍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做出规定。

本文总结了教育部对《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的修订情况,包括修订的多方面内容以及修订的背景、思路原则等,还提到了如何保障办法的实施,全面展示了此次学籍管理办法修订在保障中小学生受教育权益、推动教育管理现代化等方面的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303.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2月7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