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从日本向中国输出技术与资本、中国成为日本制造基地和产品市场,到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产业技术升级,新型合作方式正在形成。通过“理创大赛”的例子,阐述了日本企业开放技术在中国募集合作伙伴共同创新的模式,还讲述了日本企业眼中中国企业在速度、市场、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潜力的看好,尽管存在“脱钩断链”说法,但多数日企仍重视中国市场。
中日经济关系历经多个发展阶段,以前是日本向中国输出技术与资本,中国作为日本的制造基地和产品市场。然而,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产业技术逐步升级,两国经济合作的模式正在悄然发生新的变革。
就拿“理创大赛”来说,这是聚焦中日科技协同创新合作的赛事。2021年由日本理光集团发起举办,随着时间推移,联合主办企业不断增多,到了2024年,已经有欧力士联合理光等5家日本知名科技企业共同主办。大赛的目的在于推动中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在这届大赛中,联合主办企业围绕“先进装备、智能制造、数字化AI、脱碳环保”等核心主题,开放了16项硬核技术,在中国全国范围内寻找合作伙伴。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联合技术研发、技术授权、技术转让、联合市场开拓、资本合作等。比如,横河电机的“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微型智能无线传感器”技术与南京一家公司的技术结合后,转化成了“新一代基于机理框架AI的深度节能联合解决方案”;理光的图像算法平台和导航算法与北京一家公司的智能工厂物流仿真平台相结合,应用场景得到了扩展。像“压电薄膜传感器”“易剥离”等技术也备受中国企业关注,中国企业还针对这些技术提出了在中国市场可能实现的商业设想。
理光集团中国综合战略部部长兼理光中国研究院院长藤本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日本企业而言,要实现新的增长,仅靠企业自身的业务活动成效有限。中国在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方面日益强大,中日双方携手创新就显得格外重要。欧力士(中国)实业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小川良典也对记者说,许多日本科技企业虽有先进技术,但未能充分转化为市场所需产品和服务,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是实现目标的有效途径,为推进合作,他们也在努力打造中日产业合作平台。
那么,在日本企业看来,中国企业有哪些优势呢?当回答记者提问时,“速度”“市场”“科技”“创新”这些高频词被屡屡提及。小川良典指出,中国科技企业在基础技术应用和新产品开发能力很强,开发速度比日本企业快,这是优势。虽然有少数日企在中国以中国式速度推进研发,但多数日企与中国企业合作对推动其在中国业务的成长与扩张非常关键,而且日中企业合作在全球市场都有巨大潜力,这是构建双赢关系的契机。
藤本豪也认为,中国企业在速度感方面比日本企业更具优势,近年来在一些以数字化为核心的领域,中国企业技术实力不断提升。将中国企业的这些优势与日本企业的基础技术实力和高品质产品能力相结合,双方能在互利共赢中共同发展。日本企业想深入中国市场,中国企业进入日本市场时,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开展业务对双方都有益。横河电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小松幸司表示,中国企业对国内市场了解深入且有市场渠道,能快速将新技术、新产品推向市场实现商业化应用,而且中国有完善产业链和高效生产体系,能大规模、高质量、快速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并降低成本。此外,中国在科研投入、人才培养方面成果显著,高校和科研机构不断涌现优秀成果和人才,政府也出台政策鼓励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企业发展和合作创造了良好环境。
一段时间以来,日本国内虽有与中国“脱钩断链”的说法,但不少日本企业认为这既不现实也不符合两国利益。中国日本商会发布的白皮书显示,被问及2024年后中国市场时,51%的企业认为中国市场是“最重要的市场”或“三大重要市场之一”。中日优化签证政策,有望促进经贸往来和商业合作。村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产品市场统括部总经理铃木峰明说,中国市场一直是公司重要业务发展市场之一,从产业链看,中国是全球供应链重要一环,在很多领域有巨大潜力和机会。日东电工新规事业部负责人范文德也表示看好中国市场,预计引入更多新技术和新产品,日东在中国发展良好,与本地高新产业供应链关系密切,在华销售额约占集团1/3,今后将继续深耕。据报道,2024年日本对中国出口增长6.2%,达到18.86万亿日元。小川良典称,日中是邻邦,几乎所有日企都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今后会继续为日企提供与中企交流平台,增加合作发展机会。
本文总结了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当下新型合作模式的形成。通过实例和多方观点展示了日本企业对与中国企业合作的积极态度,包括在技术创新合作方面的探索、对中国企业优势的认可,以及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尽管存在一些干扰因素,但中日经济合作的潜力依然巨大。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