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在春节假期受到欢迎的现象,分析了乡村旅游不断聚人气、扬名气的原因,包括守护乡风乡俗乡韵、文旅深度融合、数字技术的助力、政策的引导支持以及注重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内容。
吴凯。
在今年春节假期期间,体验冰雪项目、观赏花船巡游以及地戏表演等活动成为不少人出行的选择,而“去乡村旅游过大年”更是热门之选,甚至还吸引了众多入境游客。有游客不禁感叹:“乡村的烟火气里蕴含着最地道的中国味道。”
那乡村旅游为什么能够不断地聚集人气、提升名气呢?关键就在于用心守护乡风、乡俗和乡韵。
就像福建南靖官洋村,这个村子特别注重传统建筑的活化利用。他们积极改善传统土楼的内部环境,并且融入休闲业态,如此一来,这些传统土楼就如同“凝固的诗歌”一般,成为人们品味乡村文化的重要平台。还有四川理县桃坪村,这个村子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举办花儿纳吉赛歌节等民俗文化活动。正是因为守住了乡村的“原汁原味”,这些小而美的田园才能把远道而来的游客留住。
乡村旅游热度不断攀升,这也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体现。乡村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有着故事,一街一巷都承载着乡愁。要把这些深厚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优势,就得依靠因地制宜的开发与利用。
例如安徽黄山西递村,他们围绕村子里随处可见的楹联,深入挖掘楹联背后诸如“谦和”“自律”等文化理念,还建设了楹联广场等新的文化地标,在潜移默化之中就把传统文化的魅力展现出来了。陕西柞水朱家湾村则是依山就势,打造终南山寨民俗文化村,把乡土、民俗等元素融入建筑艺术之中,让生态成为景点,村落变成景区。事实证明,只要利用好蕴藏在乡村沃土之中的文化基因,实现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传承”的转变,就能为乡村积攒更多发展的新动力。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迭代发展,乡村旅游也有了更多新的体验方式。智能导览系统的推行,让游客能够实现“一部手机逛乡村”。短视频等平台的普及,使得“云端游乡村”成为可能,这也拓宽了乡村旅游的可及性。数字技术逐渐融入乡村旅游的各个环节,大大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想要推动乡村旅游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最近,文化和旅游部推出了90条“年礼好物 自在乡村”主题精品线路,这进一步丰富了春节假期的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立足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把过去分散的乡村串联成线、串珠成链,让它们实现互补互促、联动发展,这样就能推动形成品牌效应,释放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
乡村旅游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更要写好山水文章,守护好生态底色。从山东荣成烟墩角村翩翩起舞的天鹅,到重庆武隆荆竹村郁郁葱葱的林海,再到甘肃迭部扎尕那村幽深狭长的峡谷,乡村旅游中人们看到的是山水美景,品味的是悠远古韵,留在心中的是诗情画意。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能仅仅关注经济效益,而是要在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样才能让游客在“望山见水”之中记住乡愁。
乡村旅游,一头连接着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另一头连接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守护好青山绿水,利用好数字技术,保护好诗意田园,这样充满烟火气和文化味的美丽乡村,怎能不让人充满期待呢?
本文总结了乡村旅游在春节期间人气高涨的现象,并从守护乡风乡俗、文旅融合、数字技术助力、政策支持、生态保护等多方面分析了乡村旅游不断发展的原因,指出乡村旅游连接着游客与村民的不同期待,应全面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