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消协投诉分析:金融消费问题凸显

中消协在2月6日发布的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指出2024年消费者投诉热点涵盖多行业多场景,反映出经营者在商品质量、营销和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损害消费者权益且暴露监管短板。重点聚焦金融消费领域的乱象,如违规荐股、隐性收费、提前还款难及不正当催收等问题,最后阐述了乱象根源是部分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谋利,并且从消费者和监管部门两个角度提出应对措施。

北京商报于2月6日报道,记者刘四红消息,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发布了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

在2024年里,消费者投诉热点分布在诸多行业与场景之中。从商家落实国家补贴政策不规范的情况,到金融消费中存在的隐性收费现象,还有预付式消费产生的纠纷以及电信服务方面的混乱局面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表明部分经营者在商品的质量把控、营销方式以及服务提供等方面是存在着诸多问题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仅使得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而且也将监管方面存在的短板暴露了出来。

在众多问题当中,金融消费方面的乱象尤其严重,违规荐股以及隐性收费这两个问题十分突出。在金融消费这个领域,违规荐股、高额的隐性收费以及恶意催收等混乱的现象总是屡禁不止。这些情况的存在,不但侵害了消费者所拥有的合法权益,而且也对金融市场公平的秩序造成了破坏。

消费者的投诉主要集中在下面这几个方面:首先,违规荐股这种现象经常发生。有一部分证券投资咨询机构,它们通过虚假宣传、暗示消费者或者向消费者保证收益等手段,诱导消费者支付高额的“服务费”,从而违规地向消费者提供股票推荐方面的服务。其次,隐性收费抬高了贷款的成本。一些消费金融机构以担保费、会员费、咨询费、服务费等各种名目来收取隐性费用,这样一来,实际的贷款利率就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范围。再者,提前还款困难并且还存在不合理收费的情况。当消费者向消费金融机构申请提前还款的时候,往往会遭到推诿或者被收取不合理的费用。最后,不正当的催收行为总是屡禁不止。部分催收机构会冒充执法人员,或者通过骚扰通讯录里的亲友等手段来进行“暴力”催收,这对消费者的名誉和精神都造成了损害。

中消协指出,金融消费领域之所以会出现这些乱象,根源就在于部分机构利用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来牟取不正当的利益。从一方面来说,消费者应该加强对金融消费知识的学习,强化自己的防骗意识,特别是对于贷款、投资等金融产品的风险认知,以此来防范各类金融消费陷阱。从另一方面来说,监管部门应该加大监督管理的力度。《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消费金融公司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用显著的方式向借款人告知贷款年化利率、费率、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关键信息。并且不得采用暴力、威胁、恐吓、骚扰等不正当手段进行催收,也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相关的监管部门应当严格落实办法中的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金融机构依法实施责令限期整改、责令暂停部分业务、限制股东权利等监管措施。

本文总结了中消协2024年受理投诉情况,重点阐述金融消费领域的乱象,包括违规荐股、隐性收费、提前还款难和不正当催收等。分析乱象根源是部分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谋利,提出消费者要加强金融知识学习、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的应对措施。这有助于让人们了解当前消费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向。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0950.html

(0)
购物狂魔购物狂魔
上一篇 2025年2月6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