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资阳专场展开,重点讲述著名画家苏茂隆对安岳石窟的见解、他为安岳石窟所做的贡献以及安岳石窟自身的多重价值和资阳对其保护利用情况等内容。
在2月6日这一天,“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资阳专场盛大举行。
新闻发布会现场的气氛热烈而庄重。
我们知道,石窟寺可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资阳市境内的安岳石窟那可是相当了不起,它是唐宋石窟最集中的石窟群呢。这里的摩崖造像数量多达10万尊,这个数字在全国可是排在第二位的;摩崖石刻经文的字数将近40万字,这一数据居全国首位。在这场发布会上,有一位重要人物要分享他眼里的安岳石窟,他就是著名画家,农工党四川省诗书画院院长苏茂隆。
苏茂隆出生于资阳市安岳县,多年来,安岳石窟就像是一座取之不尽的灵感宝库,不断地给予他创作的灵感。他依据安岳石窟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其中,他精心挑选了100幅极具代表性的安岳石刻画作,把它们汇编成了《安岳石刻白描百图》。在2018年的时候,他积极推动成立了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茂隆保护安岳石刻基金”。到了2023年,他更是将总价值接近200万元的70幅安岳石刻彩墨作品无偿捐赠给了安岳美术馆。而且在近两年,他还在成都举办了两场石刻书画义展呢,这些义展所获得的收入都被用于安岳石窟的保护工作。
这是苏茂隆笔下的安岳石窟,从他的画作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安岳石窟深深的热爱。
苏茂隆认为,安岳石窟就像是一件穿越时空的艺术瑰宝。它蕴含着历史、艺术、社会等多方面的价值。它体现了文化的连续性、融合性和和平性,也映射出文化的本土化、大众化与地域化发展进程,是我们文化自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他说:“不管是在圆觉洞、毗卢洞,还是在茗山寺、卧佛院,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就仿佛是漫步在千年前的时光长廊之中。在那里,我们可以窥探到唐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情趣,体会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的追求,这种感觉就像是产生了一种穿越时空的美好错觉。”
另外,在苏茂隆的眼中,安岳石窟还是一块文化交流的活字招牌。作为南北石窟艺术交流传播的典范,近年来,德国海德堡大学等高校,敦煌、云冈等地科研机构的专家交流授课的人次多达40余人次。它还和大足等地方成立了巴蜀石窟文化旅游走廊联盟,共同推出了文物主题游径线路。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还把安岳石窟作为取景地之一,这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大家都想要实地探寻那藏不住的国风之美。而且“安岳石窟·毗卢幻境”3D模型在全省达成了首笔文化数据资产交易,这为数字化保护和文化资源的商业化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安岳石窟毗卢洞紫竹观音石刻造像,这一造像也是安岳石窟艺术魅力的一个体现。
除此之外,苏茂隆也注意到了资阳市在石窟保护利用方面所做出的努力。资阳市先后颁布实施了《资阳市安岳石刻保护条例》,还成立了安岳石窟研究院,专门设置了文物保护资金,构建起了市、县、乡、村和文保单位“五级”联动责任体系。并且因地制宜地配置了文物守护人、视频监控设备,建立起了人防、技防、物防的文物保护网。同时,当地正在加快建设石窟数字展示中心,启动文物守护计划,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到文物保护事业当中,在石窟本体保护、挖掘传承、活化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
资阳专场新闻发布会中安岳石窟的相关情况。包括苏茂隆以安岳石窟为灵感创作诸多作品并为其保护做贡献,安岳石窟自身的历史、艺术等多重价值以及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还有资阳对安岳石窟在保护利用方面的诸多举措等内容。通过这些方面,展现了安岳石窟的重要意义以及多方为其发展和保护所做的努力。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0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