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诗兰黛启动大规模裁员计划的情况,包括裁员规模、目的等,同时也会探讨该计划对中国区团队的影响,以及雅诗兰黛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现状,分析其在高端美妆市场竞争中的处境。
图片来源于雅诗兰黛集团财报截图。
雅诗兰黛为了应对危机,已经宣布开启一项堪称“史上最大规模的重组计划”。在这个计划里,要裁员5800至7000人,这个数字占全球员工总数的大概7% - 8%。而且,预计要承担12亿至16亿美元的重组费用,目标是每年能够节省8亿至10亿美元的成本。这一轮的裁员规模远远超过了2024年设定的3000人上限,这充分显示出管理层想要变革的急切心情。
回顾2024年初的时候,雅诗兰黛集团曾经宣称,作为PRGP(利润恢复与增长计划)的一部分,要根据2023年6月30日的员工基数,裁员全球员工总数的3%至5%,最多裁员3100人。
可是,在最新公布的2025财年二季度报告中,集团表示要大幅度地扩大PRGP的重组部分。预计包含已经批准的职位在内,职位净减少的数量会达到5800至7000个。并且,部分工作环节会采用外包的形式来完成,而整个重组计划的具体措施预计到2026财年末才能全部完成。
需要知道的是,这次宣布的裁员计划是雅诗兰黛集团近10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目的是为了加速推进PRGP,包括进行重组以及简化流程等措施,希望在新的首席执行官的带领下重新让销售增长起来。
蓝鲸新闻的记者向雅诗兰黛询问了此次裁员计划对中国区团队的影响。雅诗兰黛方面回应说,虽然集团正在推进大规模的重组和裁员计划,但是中国区团队的领导架构保持稳定。雅诗兰黛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樊嘉煜会继续领导中国大陆的业务,并且加入新组建的管理团队,直接向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司泰峰(Stéphane de La Faverie)汇报。
另外,雅诗兰黛集团还强调,中国市场在其全球战略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集团正在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加强在中国的业务布局,比如推出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创新产品,像倩碧的“CX | 院线专研”系列,还会引入新的品牌和产品线,例如“The Ordinary”。这些行动表明,尽管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进行重组,但是中国区团队仍然是集团未来发展的重要部分。
实际上,在中国市场上,高端消费疲软和本土化突围之间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拉锯战”。
雅诗兰黛在财报里多次提到中国市场对其业绩有着“不成比例的影响”。亚太地区的销售额同比下滑了11%,是全球表现最差的区域。中国的高端美妆市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消费者开始转向高性价比的国货品牌,再加上经济复苏的动力不足,导致雅诗兰黛和海蓝之谜这两大王牌产品的线下渠道遇冷。
值得一提的是,雅诗兰黛的这种困境并不是个例。资生堂在2024年的利润同比下滑了61%,只有香水业务是少数的增长点。
和它们相比,欧莱雅凭借多元化的品牌矩阵和在新兴市场的布局,在2024年营收增长了4.8%,兰蔻、修丽可等高端产品线表现很稳健。欧莱雅凭借更灵活的产品迭代和覆盖全价格带的策略,一直在抢占市场份额,这无疑给雅诗兰黛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再加上国货品牌的崛起,珀莱雅、韩束等品牌在2024年“双11”的时候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珀莱雅在天猫的销售额同比暴增600%,在抖音增长了90%,性价比和社交媒体营销的优势非常明显,这使得传统的高端美妆品牌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雅诗兰黛的战略重构、“美丽重塑”能够扭转局势吗?从长远来看,如果“美丽重塑”战略能够在组织效率、产品创新和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也许可以依靠中国线上渠道的复苏以及香水业务的增长慢慢恢复元气。
然而,国货品牌的技术升级和价格攻势,依旧会对雅诗兰黛的高端定位构成挑战。雅诗兰黛预计2025财年第三季度中国的零售额会有所改善,但是亚洲旅游零售的疲软状态可能会持续。
雅诗兰黛的巨额亏损和大规模裁员,既是高端美妆市场周期性调整的一个缩影,也暴露了它对中国单一市场过度依赖的结构性风险。
当“品牌溢价”碰到“理性消费”的时候,如何在保持高端格调的同时去接纳本土化创新,将会成为它转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雅诗兰黛为应对危机实施大规模裁员计划,这是其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裁员,旨在推进PRGP以重振销售。中国区团队领导架构虽稳定但面临市场挑战,中国市场在其全球战略中重要且正加强布局。同时雅诗兰黛在高端美妆市场面临国货崛起、竞争品牌压力等挑战,其战略调整能否成功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这一情况也是高端美妆市场调整及依赖单一市场风险的体现。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0914.html